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

根据图3.1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建立simulink电路仿真模型,然后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在不同负载下的工作特点。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

应用介绍

仿真实验3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

1. 实验目的

根据图3.1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建立simulink电路仿真模型,然后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在不同负载下的工作特点。

图3.1


2. 实验步骤

1)打开文件“EXP3_r1.mdl”,自动进入simulink仿真界面,在编辑器窗口中显示如图3.2 所示的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模型。

图3.2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模型


2)了解图3.2电路模型中各元件上需设定的参数


交流电源U2:峰值(peak amplitude, V)=141.4V(有效值为100V),

频率(Frequency, Hz)=50

脉冲发生器1(ug1):周期(period, s)=0.02 ;
脉冲宽度(pulse width, % of  period)=2;
滞后相位(phase delay, s)=0; (α=0˚)

脉冲发生器2(ug2):周期(period, s)=0.02 ;
脉冲宽度(pulse width, % of  period)=2;
滞后相位(phase delay, s)=0.01; (α=0˚)

脉冲发生器3(ug3)与脉冲发生器1(ug1)的设置相同。

脉冲发生器4(ug3)与脉冲发生器1(ug1)的设置相同。


负载中的RLC串连之路R:电阻值(resistance,ohms)=10

电感量(inductance,H)=0

电容量(capacitance,F)=inf

负载中的反电势E:幅值(amplitude, V)=0;


3) 测试电阻负载时,整流电路的工作特性

   负载参数与2)中设定相同。

在α=0˚、30˚、60˚、90˚、120˚、150˚时记录示波器给出的波形,及显示单元上Ud1(负载上电压平均值),Id1(负载上电压平均值)上显示的值。将不同控制角时得到的Ud1和Id1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比较,并根据实测的数据画出电阻负载时移相控制特性曲线。

注意:α变化时只需改变脉冲发生器中滞后相位的设定值。要保证脉冲发生器1和4的设定相同,2和3的设定相同。


4)测试阻感负载时,整流电路的工作特性。

在负载参数中设定:电感量(inductance,H)=0.5。使之成为阻感负载。

在α=0˚、30˚、60˚、90˚时记录示波器给出的波形,及显示单元上Ud1(负载上电压平均值),Id1(负载上电压平均值)上显示的值。将不同控制角时得到的Ud1和Id1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比较,并根据实测的数据画出移相控制特性曲线。

5)测试阻感-反电势负载时,整流电路的工作特性。

在负载参数中设定:电感量(inductance,H)=0.5,反电势E的幅值(amplitude, V)=30,使之成为阻感-反电势负载。

在α=30˚、60˚时记录示波器给出的波形,及显示单元上Ud1(负载上电压平均值),Id1(负载上电压平均值)上显示的值。将不同控制角时得到的Ud1和Id1与理论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3. 实验报告内容

(1)分析图3.1 所示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按照实验步骤的要求,记录有关波形和观测数值,分析并得出结论。


思考题:仿真实验中观测到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与理论计算值略有差异,试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原因。

文件列表(部分)

名称 大小 修改日期
EXP3_r1.mdl6.76 KB2020-07-04
仿真实验3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doc90.72 KB2020-07-04

立即下载

相关下载

[Visio电路器件与标签模组] 电力电子器件的一些Visio图库,包括常见的电源电阻电容电感、地、脉冲波形、结点、mos管、二极管三极管、IGBT、变压器、开关、反馈环节等等,便于论文中电路图的绘制
[双馈风电机组模型] 此仿真模型是双馈风电机组模型。
[星形连接负载] 此仿真模型是星形连接负载。 在星形连接中,有四根线,三根线是相线,第四根是从星点引出的中性线。长距离电力传输首选星形连接,因为它具有中性点。在此我们需要了解电力系统中平衡和不平衡电流的概念。
[三相异步电动机模型] 此仿真模型是三相异步电动机模型。
[基于多电平逆变器的 BLDC 电机驱动器的仿真和实现] 此仿真模型是基于多电平逆变器的 BLDC 电机驱动器的仿真和实现。
[具有闭环的升压转换器] 此仿真模型是具有闭环的升压转换器。 功率变换器是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采用PID控制器设计。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捐赠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上传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